我就是老北京的鱼把式觽堂文化
今天,来跟大家聊聊跟金鱼有关的话题,争取给大家降降温。先来看几条鱼: 鹅头红红白虎头王字虎头望天这些小鱼, 是不是跟大家常见的金鱼不太一样? 用老北京的话来说, 这些鱼,搁过去, 可都是皇上的呢! 李勇—— 北京传统宫廷金鱼饲养行家 觽堂智库生活家 李勇,老北京。打小,他就看着街坊邻居们饲养金鱼,那会儿啊,不夸张的说,家家都有几个鱼盆,即使不养了,鱼盆也倒扣在房上。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据说,这是以前老北京四合院的标配。 而且,光是看看金鱼胡同、金鱼池这样的一些地名,也不难看出,金鱼,在老北京的记忆里,有着怎样的分量。 金鱼胡同李勇呢,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小也是喜欢金鱼。 现在他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园林教师,但是,养鱼的事儿,他也一天没落下。 李勇养的金鱼李勇养金鱼,跟咱们平时在家养金鱼可不一样。不是把鱼养活就可以的,而是要培育好的品种。 怎么说呢? 包括金鱼的体外受精、到出鱼苗、再到鱼苗的筛选(平均个小鱼苗里只有一条鱼合格)、然后定盆(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精心呵护鱼苗长大……哪个环节都不敢出错。 辛苦劲儿,真是别提了。 李勇饲养的金鱼品种, 主要是我们开头讲到的 “鹅头红”—— 金鱼的头顶生有红色的肉瘤,形似鹅头。 这是宫廷金鱼中 最具“传奇色彩”的金鱼品种了。 在它身上,还有一段“金鱼外交”的佳话。 年秋冬之交,中国派团在美国举办宫廷金鱼展,展出的一尾四龄鹅头红金鱼被外商看中,以美金购得。时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相对当年的物价水平,此价格可谓天价。 而宫廷鹅头红中“宫廷”一词,也是在美国参加金鱼展出时、由金鱼前辈李振德先生提出来的,据当时出席鱼展的李先生回忆: “宫廷金鱼,取意是以宫廷传统的饲育方法,培育的高级金鱼。” 品种之高贵,可见一番。 金鱼的故乡是中国,乾隆爷曾经评价它为——“国之宝也”。 是中国人上千年来的努力,让金鱼文化得意延续。要搁在过去,李勇做的事情,有正经的专属职业名称——“鱼把式”。 那么, 究竟什么样的金鱼,才算是宫廷金鱼? 什么人,是“鱼把式”? 北京人为何特别爱养金鱼? 金鱼这个小生物,为什么会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种种疑问, 给大家简单讲一下金鱼的历史, 应该就会明白一二了。 首先,普及一个常识,怕你不知道:金鱼的祖先是野生鲫鱼,是鲫鱼基因变异的产物。 从金鱼衍生的历史来看,它的命运一直与皇宫贵族紧密相关。毕竟,普通的劳苦大众,是很难有足够实力来培育金鱼的。 史书中,首次明确地记录了金鱼的发现,是在晋代《述异记》中记载:“朱衣鲋,泗州永泰河中所出,赤背鲫也”。 到了南宋时期,人们开始有意识地蓄养金鱼:把基因突变的红色、黄色鲫鱼,放生到人工砌造的池子中,以期待把这种突发的变异基因保存下来。 到了宋朝,尤其是宋高宗时期,建都杭州,赵构皇帝在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园林的同时,专门放养了一些金鱼,以供玩赏,算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喜欢金鱼的皇帝。 自此以后,历届朝代,金鱼成了宫中不可缺少的珍玩摆设。 不过,最厉害的,还要数清朝。 随着入关的皇帝坐稳了江山,王爷、贝子、贝勒、八旗子弟都吃上了皇粮,没有了先祖那般涉猎放牧的豪情……养鱼、斗蛐蛐、品茗,成了王公贵族的新宠。宫廷金鱼,自然也在其中。 乾隆爷,是喜欢金鱼的代表人物。 那会儿,皇宫大内、王府豪宅都会雇请专业的养金鱼的技人,唤之“鱼把式”。 尤其在内城东南一带,更是出现了专业饲养金鱼的农户。人们有意识的选育奇异品种、进行繁殖,龙睛、狮头、珍珠、望天、虎头、绒球等品种,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清末民初,金鱼走入寻常百姓家。 尤其是在北京城,最好的品种送进宫里,但是,在街头售卖的,也不算太差。 北京不比江南,是个缺水的城市,尤其城内,除了北海、中南海、什刹海等少数湖泊以外,缺少成片的水域,更使人产生对水的向往之情,北京城内,家家户户用木盆饲养金鱼成风。 当然了,也不光是因为皇帝喜欢。 依照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水主财运,在居家之中以盆缸为池,可聚敛财气。 而且,国人以红色为美。金鱼又以红色为最,无疑成为最为吉祥的生灵。 况且,汉字中的“鱼”与“余”同音,喂养几尾金鱼,借此讨得“年年有余(鱼)”的吉祥; 还有人说,金鱼,又谐音“金玉”,有金玉满堂的意思。 ……………… 总之,这小小的金鱼,几乎浑身都是吉祥的美好寓意,又怎能让人不爱呢。尤其,到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愿意养几尾金鱼。 总之,宫廷金鱼的品种,的确非常珍贵。 这也就不难理解李勇的工作了。刚开始,李勇在育苗的过程中,一百条鱼苗才留一条,其他的都倒掉了,觉得特别可惜。但是,现在想想,为了保护品种的完美,这点牺牲确实是必须为之了。 谁让这些金鱼血统高贵,出身帝王家呢! 谁染银鳞琥珀浓,离宫正色自天辰;金鱼漫尔同游泳,但见飞空化赤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zqhj/11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宋词大典卷48235012400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