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廉州之考棚街教案
民国·廉州中山路 清朝光绪年间,廉州府城发生了震惊朝野的“考棚街教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得从考棚街说起。 廉州考棚街是清未廉州古城内,府学孔庙北面的府前街(今合浦体育场门口)至钟鼓楼下(今合浦中山公园门口东侧)的一条街道,即今中山路东段。考棚街的得名,来源于古代科举的乡试考场设在这里。每逢考试季节,就在这里专门为考生们搭起了考试的临时考室。当时为了便于监考,采取并排列棚的建筑,这条街也隨之考棚街。光绪二十六年(年),震惊朝野、轰动中外的德国传教士巴顾德强买民房建教堂引发的纠纷事件就在这里,故称“考棚街教案”。 建于宋代的廉州府学孔庙当时进入合浦传教的有英、美、德、法四国的传教士。各有各的地盘,各有各的神主。如英国的有安立间教会,美国的是新约教会,德国的是长老教会,法国的称天主堂。据史料记述,光绪七年(年)时,合浦的天主教徒已达人。除了廉州之外,西场、石湾、闸口等地设有支堂。 传教士们设堂传教,需要在当地购地建教堂。因此,难免与当地民众产生磨擦。由于官府往往在处理这类纠纷时,一味的偏袒传教士,常常惹起民怨积愤。如光绪十年(年),合浦就发生过两起纠纷,西场教堂还被官府“隨将教堂什物点封,法教士在该处者定期出境”,这是由当时的合浦县令“面见英领事官,通知法教士”而采取的官方行为。这两次纠纷没有产生严重的后果。 年(光绪二十六年)5月,德国传教士巴顾德来到了廉州城内。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在廉州府城内择地建教堂。当时他看中了考棚街的一间陈姓居民的民房,就通过洽谈买了下来。但他在洽谈购房的过程中,没有向陈姓居民讲清楚是要建教堂的。当巴顾德把房子买到手之后,就将房子拆除了动工建教堂。巴顾德的做法当然引起了居民们的群起反对。但巴顾德根本不把居民的反对放在心上,一意孤行的进行施工。居民们愤而聚集在一起,就把巴顾在建的教堂拆掉了。由于在争执中,愤怒的民众也把买房的陈姓居民当作是串通走狗来责骂,言词难免过火。这样就给巴顾德留下了借口。巴顾德因此以遭到“野蛮暴民的围攻”为由,向德国机构报告。德国当局马上派出军舰到北海停靠,口头上说是要进行交涉,其实是以炮轰北海街区、实施武力恐吓。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武力讹诈目的,德国军舰的司令官H.L.G.M.Jaguar指定要在军舰上进行谈判。当时的廉州知府富纯为息事宁人,也是慑于德国的军舰恐吓,只好于5月24日从廉州府城前往北海与之议和,签订了屈辱条款,不但赔偿银元作为德国军舰开到北海的“兵费损失”,还要以考棚街附近的“同善堂”作为赔偿,这就是有名的廉州考棚街教案事件。 考棚街所在地旧址同善堂是清咸丰年间,广府(今广东南海番禺、顺德及广州一带)商人集资在廉州青莲街(今人民公园内)建造的,三开间前后座。主要是作为广府人和外地人,乃至本地人,凡病重危殆的,都可移至同善堂安放,直至死亡,就在该处备棺收殓。未及埋葬时也可暂厝堂屋,若无人举葬,同善堂也出资代葬。这是一个带有公益性质的民间慈善机构。德国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将同善堂的影响掠为己用。 第二年,也即光绪二十七年(年),巴顾德终于在考棚街建起了德国长老教会教堂。设有牧师一人,传道主任一人,男女教徒百余人。德国长老教会的势力在合浦也不断扩大,先后又在常乐、南康,石康建有支堂。美国、法国也相继步其后尘,在廉州下街、西场、闸口等处设立教堂。 廉州“考棚街教案”事件,是典型的在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的恐吓威逼下,“弱国无外交”的一个缩影。事实如此,由外国人担任北海海关专员,所负责编辑的《中国海关北海海关十年报告》中,曾引述了当是的德国教会人员对此事件直言不讳的供述称:即使是对付这样的小事,不但“借助刀枪是必需的,炮舰政策是对付野蛮人的速效方法。” 这就是“考棚街教案”事件留在廉州古城记忆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痛。 廉州中山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qxhj/13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还有这些校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