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人来说,买房都是刚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房子附加的资源属性变多了,不仅代表社会地位、财富,甚至跟落户、学位、婚恋、医疗等相绑定,但房价过高,买房成为了家庭不小的开销。

房价高低,与城市级别呈正比,理论上城市级别越高,房价越高。即便是三四线城市,房价也能达到6千-1万元/平米,按照一套房平米计算,总价低至几十万高至几百万元,加上日益高涨的消费水平,买房几乎能掏空两代人的积蓄,怎么用最少的钱买到房子,是每个买房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现阶段,经济下滑导致房价跟着下降,对于刚需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实际上近两年的楼市变化,让大家起疑,房地产市场有没有进入底部?

关键问题:今明两年买房,到底算是捡便宜,还是不划算?

从楼市成交趋势来看

1,新房市场一降再降:据克而瑞统计的前三季度新房成交表现,全国个重点城市7-8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万平米,较年同期下降31%,前8月累计同比下降41%。其中7-8月,个城市中,4个一线城市成交万平米,同比微降6%,较二季度月均上涨42%;26个二线成交万平米,同比下降36%,月均与二季度基本持平;个三四线成交万平米,同比下降30%,月均成交面积较二季度微增5%。一二线楼市作为成交主力区域,行情仍不及往年,可见楼市整体的寒冷程度。

2,二手房抛售情况加剧:华夏时报9月4日说,广州二手房挂牌量达到了11.84万套,去年7月才8万,近一年时间增加了50%;诸葛找房披露数据,青岛二手房挂牌13.06万套,佛山10.46万套。另据城市财经统计,有13城的二手房挂牌量超10万套,包括重庆、武汉、杭州、成都、天津、苏州、青岛、沈阳、南京、广州、西安、佛山、大连、哈尔滨。中心城市的抛房情况增加,房产投资预期在进一步下滑。

数据显示,8月典型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合计9.9万平米,较上月小幅减少2.2%, 额减少23.1万平米。从环比数据来看,北京、广州、天津、郑州成交量高于上月,其余各城市成交量均有所减少。炒房客忍痛割爱,但买房人并不买账,一是买不起,二是还在等下跌。

根据量在价先的原则,楼市不好卖了,房价下跌也会紧随其后,无论新房二手房都是如此,也说明了市场整体趋冷,购房者持续观望的情绪,长此以往,房价上涨动力不足,住房市场持续低迷,复苏进程会明显受阻。

从购房成本来看

近日央行联合银保监会发布了一则通知,对于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符合条件的城市可自主决定在年底前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新发放首套利率下限。什么信号?

要知道,5月的规定是首套利率可在LPR基础上再降20BP,当下LPR为4.3%,即 利率可至4.1%。如今再宣布,部分城市的利率可以再放款,意味着市场再度解绑,原本定下的首套房利率限制,解除了。在房地产投资下行,成交低迷蔓延的形势下,不排除会有更多城市跟进。

那么哪些城市可以自主决定首套房贷利率?

按照通知,目前是针对房市较弱的城市(即6-8月份新房售价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可以运用该措施。根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披露,至少有23城符合要求。其中二线城市分别为哈尔滨、兰州、武汉、大连、天津、石家庄、昆明和贵阳,有8个。三线城市分别为泉州、温州、泸州、岳阳、宜昌、北海、大理、秦皇岛、湛江、包头、安庆、济宁、常德、襄阳和桂林,有15个。

众所周知,金融是调控房价的重要工具箱之一,降息意味着减少贷款成本,可以刺激需求。但这次信号的非凡之处在于,央行祭出定向武器,一来是为了巩固房住不炒定位目标,再者是稳定房产的民生定位,毕竟是关系到几十个上下游行业的支柱,更关乎地方财政收入,如果销售一直上不去,是很多城市、很多家庭难以承受之痛。

从央媒建议来看

7月6日,经济日报发表了文章《买房还需看清大势》,提到房地产市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买了房子之后价格不下跌,且一定是买在低点。所以,央媒明确建议,到底买不买房,需要看清大势。我们需要明白房地产已经快速发展了20年,基本供应需求已经达到平衡,房价也随之告别了过快上涨区间。而理性的买房思路,更应考虑实际需要。

目前楼市不景气的氛围还在蔓延。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米,同比下降23.0%,商品房销售额亿元,下降27.9%。还有房价和金融措施都处在宽松阶段,按这个趋势,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了,但为什么人们还是犹豫不决?主要是购房者心结仍存在,且多年来养成的买涨心态,担心买了之后房价就降,毕竟现下刚需购买力所剩无几,很多没房人缺的不仅是首付,还是每月按时还贷的能力。

房说君有话说,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相比起、年,今明两年的买房成本要更低,特别是对于房市疲软的城市,房贷利率可以破除限制,等于每月付出的月供成本会比过去更少,说是“捡便宜”也不为过,但仍存在不划算的预期,关键还是要看经济恢复能力,当下的失业率、闭店潮、裁员潮等,越来越多人不是担心买不起房,而是更怕吃不起饭。不过,在随着楼市住房供应多渠道架构趋于完善,人们可以不用买房也可以有的住。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为“每日房说”原创,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深究。(撰文:房说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zqhj/1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