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茂名籺,黏上一座城。

籺,是中国广东粤西地区最浓的年味。

籺是米麦的碎屑,多用指粗食。泛指稻、麦等的籽粒。也指在广东省湛江,吴川,廉江,茂名,北海,浦北等地民间传统的喜庆特色小吃,美味可口。籺有糯米籺、艾籺、粉皮籺、寿桃籺、簸箕籺、煮汤籺、菜包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挞籺、灰水粽、糯米糍、发籺等等各种制法。

每年在过年前几天,即腊月二十六、七、八、九的时候,茂名地区民间便兴起做(籺)的习俗,一来表示送旧迎新,二来可准备一些以“摆年”(即将(籺)放在家中跨越新旧两年),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生活美好。茂名地区人们用来指称粽子及各种各样以糯米粉做成的糍粑糕点。

冼太夫人与籺

相传公元年,冼太夫人带兵行军打仗。兵法云:贵在神速,却无奈被生灶做饭占用了太多时间。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把蒸熟的粮食包裹起来,方便携带,随时可以食用。这就是粤西地区最早的古粽籺(亦称古中籺)。冼夫人带兵一统岭南,可以说,古粽籺是占了很大功劳的。

粤西籺的由来

相传,从前茂名地区本是一片荒芜之地,五谷不生,后来来了一群躲避战乱的人,见此处丘陵连绵,了无烽烟,便扎根开荒种作,繁衍生息。

人们初时只能种些薯类等杂粮,聊以充饥。为充分利用粮食,人们便将杂粮用木槌捣成粉,加水搅成糊状蒸煮,令其体积增加几倍,成为木薯糊、玉米糊之类的食物。

再后来,人们已成功地在这块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并连连获得好收成。为庆祝丰收,也为调换口味,人们便按先前之方法,将米捣成粉,并配以蔬菜之类简单的馅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状和一定味道的食物,这就是“(籺)”了。初时,人们还只是用梗米(俗称“粘米”)粉做,后来发现糯米粉黏性更强、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专门用糯米粉做(籺),年复一年,渐成风俗。

一说,因为年初一都主张不杀生,为了有过年的气氛,于是有了很多口味的籺。

寿桃籺的民间传说

“天增岁月人增寿”,新的一年开始,对老人来说是添寿。为祈祝老人延年益寿,人们会做“寿桃籺”赠给老人。算来这种“籺”大约在粤西茂名已扎根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其中还引出一段带传奇色彩的故事哩。

早在唐朝的时候,有一天,南山老寿星路经高州,寄住在一间驿馆里。半夜醒睡之时,忽闻隔壁有妇啼哭,一打听,方知这位中年妇女的双亲年迈且病危,卧榻不起……这妇人又早年丧夫无子,独与家公、家婆相依为命,如今贫穷潦倒。两老病危期间,她不辞劳苦到“仙草岭”去找长寿药,以救双亲。老寿星听后被妇人的孝顺所感动,于是从衣兜里掏出二个如手掌大用荷叶包着的米团送给妇人,并吩咐一番之后离去。回到家里妇人将这两个米团伴在杂粮粉之中做成籺,给双亲吃。不久,两个老人果然病情好转,身体也一天天结实起来,二年之后更变得年轻了许多,一家三口笑逐颜开。从此以后,这种籺就越传越神, 人们干脆便把它起名为返老还童、驱疾益寿的“寿桃籺”了。

“寿桃籺”到了宋朝时,人们真的用木板雕成寿桃形状的籺印,中间刻有个“寿”字,使得这个“寿桃籺”的名字更贴切了。另外,人们办喜事总爱在“籺”上点上一个红点,以示吉利。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古粽籺的民间传说

除了上面说的冼太夫人与籺的来历之外,关于古粽籺,粤西民间还流行如下一个传说:

粤西人喜欢吃籺,已成为一种很有特色的饮食文化。古中籺(裹粽籺)原来还有个传说的:“裹粽籺”是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的民间流传最广泛的食品,历史上有关粽子的传说一般都是围绕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但茂名地区曾经流传的一个有关“裹粽籺”的故事则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据说,远在晋朝年间,从远方来了两位仙人,正好踏落高州地界,因已精疲力竭,想找个好地方休息片刻再赶路。他们都听说过高州有两个风景迷人之地,一说东山“山神庙”,二说南山的“石牛岗”,两处地方他们都想前去,但人生路不熟,不知还有多远。

其中有一仙者正是“铁拐李”,见他用手在额前搭了个凉棚,左右燎目望,只见后山石头遍布,他猜想“石牛岗”一定就近在眼前。

另外那仙者乃是“曹国舅”,他硬要往东山,于是两人一个东,一个南,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没法统一意见。就在这时,隐约看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牛,嘴里不停唱着山歌:“五月赶牛山过山,睇见两人往山行,只听喳喳山人语,一个往东一个往南。”两位仙人听了顿觉惊奇,又一阵高兴起来,于是他们一口气赶到牧童面前打听地方。

牧童此时会意笑着说:“那好,一个要找‘山神庙’,一个要找‘石牛岗’,你们各说的皆有道理,我有一个办法给你们指点指点,只要你能将带来的任何食物,往这牛头用力掷去,便可知晓。”只见两位仙人各从衣袋里掏出一团布包的熟米团,“沙!沙!”两下皆击中牛头,这只牛左一个右一个将两只米团挂在牛角上。

这时牧童嘴里又唱起了歌谣:“饭团挂牛头,要找绕牛走,近在天边不算远,眼前就是大石牛。”歌声刚落,牧童从牛角上取下两个饭团,遁去无形无踪,只有这头牛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瞬间现回了“石牛”的原形。

两仙一下恍然大悟,原来这里就是“石牛岗”。再说那牧童一溜烟跑回家里,立即将两个米团拧烂,伴上家里仅剩的几把米,一起放镬煮熟,当他一揭锅时,锅里重重叠叠多了许多米团,他高兴极了,这香喷喷的东西自己也舍不得吃一口,立即拿去救济村里的饥民。

不久当人们知道这件事后,就将“石牛岗”号作“仙人古中地”(白话是“猜中”之意),将这米团叫做“古中籺”,这种“籺”就世代流传至今。

为什么“古中籺”后来叫“裹粽籺”呢?其实“古”与“裹”字谐音,又因为籺是裹起来做的,所以“裹粽籺”便是它的正名了。

沙琅三宝之沙琅粉皮籺沙琅粉皮籺,即是沙琅手工石磨河粉。

香港《大公报》曾经记载过沙琅三宝:沙琅粉皮籺(皮薄透明、口感爽滑)、沙琅豆豉(油)(原汁原味、豆味浓香)、沙琅通心菜(口感爽脆、清香)。时至今日,沙琅圩菜市场上粉皮籺档生意红火,不单是沙琅,很多有识之士,将沙琅粉皮籺店开到了东莞、深圳等地,生意一样红火。

籺印(模具)工匠

(相关文章请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查阅)

几种籺的做法

寿桃籺的做法:

1、准备相关工作:糯米粉、馅料、调味料、菠萝叶(树菠萝)洗干净、绿豆泡好去壳淘干净沙、泡好米打成粉(做出来的籺口感韧不韧,粉起决定作用的,而粉精不精又是由泡米时间决定的);

2、煎油,并放入虾仁;炒熟绿豆,将所有馅混合均匀;

3、然后在锅里放一定比例的水烧开,再倒入适量的粉,搅匀,翻煮,煮熟了铲起来放在早盛好一层粉的簸箕上,再加入未煮的生粉,与熟糯米粉撮合,达到不粘手;

4、将撮合糯米粉,捏成小圆,并捏成小圆饼形后放置馅料,粘合成圆;

5、将粘合小圆放入饼印内,印出桃形,或饼型;

6、将印出形状的籺摆上菠萝叶,并拿至蒸笼,蒸至10几分钟可成型,以不粘手指为熟。

注:籺的好不好吃,关键是馅料是否香,炒的熟糯米粉是否多。

簸箕炊(盖子籺)的做法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选用精细的上好大米,然后磨成很细的米粉(古代是用石磨来磨,现在多是用机器磨,不过石磨出来的米粉口感更好,所以很多乡镇仍然采用石磨的方法),然后边磨边加水,使之成为米水一样细细流出来。

然后就是炊了,方法有点像炊肠粉那样,但是过程又不太一样。首先是用大锅炊,上面放着一个圆形的小簸箕(也叫“盖”),淋上一层米水,盖上再炊,一会再打开,再淋上一层,盖着再炊,反复几次,直到簸箕里盛满。一个簸箕炊就做好了,因为是一层一层的淋米水,所以簸箕炊也是一层一层的结构,一口咬下去,口感极好。

做好的簸箕炊就像一个大白饼一样(茂名人称这种像饼一样的糕点叫“籺”发音

),因为是用簸箕炊出来的,所以也叫簸箕籺或者盖子籺。

簸箕炊做好后,吃法是这样的,用一把弯弯的像割禾的镰刀一样的小刀片,把簸箕炊切成几十个小方块,然后洒上芝麻,淋上香油,再加一点蒜茸,搅拌好就可以吃了!

簸箕炊还有个特点,就是,你一边吃,可以一边叫老板不断的给你淋上香油,老板也 不会吝啬,豪爽的给你淋上,包括芝麻和蒜茸都是。每一整个簸箕炊的售价大约是4元左右。可以买一整只,也可以买一半,更可以只买四分之一。

糖心糍的做法

糖心糍为客家小吃。

具体做法:

1、先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和,比例是糯米少点,粘米多点(大概是3:7)的比例,挫揉后,做成圆长条,叫狗拽(吊)籺,再放到水里煮,燃后,捞起来,再混合,就可以做了。

2、馅料可以是甜的(放花生、糖等)咸的(放豆腐、粉丝、猪肉、韭菜等),是熟料。

3、把搓好的熟粉做成象碗一样大小的形状,放入馅料,象包包子一样把它包好,即可食用。

古粽籺的做法

古粽籺通常是体型较细长,呈窄圆柱状。用冬叶包裹糯米、馅料,再用水草或勒股捆扎。冬叶为竹芋科植物,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的功效。用冬叶包籺,可谓绝配。

冬叶

做法

(1)糯米洗好,浸泡至软,捞起,晾干,用适量的盐、油均匀搅拌;

(2)粽叶、勒股放入大锅中煮开,洗干净备用;

(3)准备好馅料:花生、猪肉、香菇、虾米、……

(4)粽叶叠叶作圆柱兜状,把泡过的有糯米放在粽叶插兜中,压实起条凹坑,再摆放馅料为心,再把泡过的糯米铺上压实,用另几片粽叶裹包,勒股捆扎。

(5)包好后就可以煮了,先大火煮开,再中火慢煮4—5小时便可以出锅了。

好了,不说了,小编先尝为快!

除了古粽籺,茂名的特色传统美食数不胜数。现在很多人外出打工,对于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美食便成了一种 品。家乡的味道,你有多久没尝过了?(来源:茂名今日睇真D作者:江南)

籺的喜庆文化不管是冼太夫人行军打仗,为了携带方便,不让士兵饿肚子的“饱腹”之喜,还是给老人家祝寿的“拜寿”之喜,又或者是新居乔迁之喜,再又是高考金榜题名之喜,还有弥月之喜……甚至于现在流行的素食之喜。粤西地区,籺,不单是最有年味(每家每户腊月二十六开始做)的籺;还是同学、朋友小聚会的一种乐趣;是小朋友们手工传承的一种体验和工匠精神;她当之无愧更是粤西民间喜庆文化的“代言人”!

吃了茂名籺,黏上一座城。

欢迎您来粤西茂名,到各地旅游及品尝多达13种之多的籺的美味,体验中华 籺的民间喜庆文化!

点击阅读原文,看八旬老人60年来坚持做籺印的工匠精神: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白癜风的土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bhjb/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