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单丨由大师领路,感受古建筑的历史与
字里行间的 历史建筑 从民国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建筑大家。他们用笔,记录下中国名城保护的历史,勾画了那些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为我们留下了民族的记忆、文化的记忆、城市的记忆。 梁思成 《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梁思成, 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曾主持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在全国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古建筑遗物、绘制《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在战时很好的保护了中国古建筑。 《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 年开始对中国古建筑 展开系统的考察与研究 秉承了西方建筑学的制图手法 创造性地融入了 中国传统工笔和白描的技巧 利用鸭舌笔和墨线等简陋的制图工具 绘制出世界先进水准的建筑图纸 构图 、细节精细、图片精美 单士元 《故宫史话》 师从胡适,长期致力于文物研究和保护工作,建国后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顾问及全国政协委员之职,是故宫建院的 一位见证人。 《故宫史话》 18岁的单士元 次走进故宫 说是点查6个月的文物, 没想到,干了一辈子。 梁思成曾说: 故宫就有一个懂古建筑的,叫单士元 70年风雨无悔,在故宫辛勤耕耘 罗哲文 《罗哲文谈长城》 师从梁思成,罗哲文先生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维修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 他为长城的保护而奔波操劳,被誉为”万里长城 人“,还保护了北海的团城、主持了大运河的申遗工作,对于我国古建筑保护,起到了中流砥柱的影响,与单士元、郑孝燮并称中国文物建筑保护“三驾马车”。 《罗哲文谈长城》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著述 深入浅出、轻松有趣、娓娓道来 讲述长城文化 分为长城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长城简史和长城雄关三部分 郑孝燮 《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原理事长、我国 城市规划专家、古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在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古迹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参与平遥古城抢救、保护、申遗工作。 如今,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平遥环城主干道之一命名为“郑孝燮路”。 《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 对保护建筑文化的先驱者的缅怀 对北京古都保护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对建筑文化、建筑历史的探索 留下了保护建筑历史、城市风貌的记忆 吴良镛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年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荣获年度“国家 科学技术奖”。 《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 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整体思考 以菊儿胡同试验为例 倡导旧城整治的“有机更新” 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 北京四合院的精神内核 遇上院士级更新设计 阮仪三 《江南古镇》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促成平遥、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的保护,享有“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等美誉,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的保护规划都出自阮仪三之手。 《江南古镇》 周庄是水弄堂,没有路, “家家门前泊舟航”; 乌镇的房子架在水上, 屋里听得到水声; 西塘都是廊子, 下雨天走路鞋不会湿。 追觅逝去又重现的那熟悉的味道 过去的建筑是一群舞蹈家,一起翩翩起舞非常优美、有韵味。在文化灵魂的深处,我们依然眷恋着古色古香的传统老宅,有幸得到 的建筑学家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历史文化的流失,用自己的行动在找回乡愁。 凡是艺术的、传统的东西 都是具有历史记忆的 没有记忆的东西,是肤浅的 凡是有价值的东西 都是需要花时间、精力 用记忆去琢磨的 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 广东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着力于建立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平台,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 建筑遗产的守望者文化资产的引路人 DevotemindtoArchitecturalHeritage LeadwaytoCulturalAsset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广州本地的保护案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fzfs/10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王宁古老汉字中的中华文明原生态
- 下一篇文章: 暑期末尾5日游帝都,深度研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