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太阳达黄经°。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大雪,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节气民俗

冰嬉:冰上游艺活动的统称。亦作“冰戏”。唐宋时已有流行,明清时成了宫廷体育活动,北方民间也十分普遍。清代一些冰上活动被列为军事训练项目,宫廷中设有专门机构掌管此事,每年在太液池(今北京北海)举行盛大的冰上活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时内廷供奉绘制的《冰嬉图》,上面有多种冰嬉活动的描绘。冰嬉最普遍的是跑冰和花样溜冰,跑冰相当于现代的速滑,花样多种。此外还有冰床、冰上蹴鞠、冰灯和冰上杂戏。“冰床”约始于明代,平木板上加交床,由人在前面用绳拉着滑行;清代冰床又有了改进,木板底下镶有钢条,又称“拖床”。“冰上蹴鞠”就是冰球,清代冰球分两队进行,每队数十人,各有位置,由统领带队,可以手抛脚踢,以争到球为胜。“冰灯”就是以冰制作而成的灯,或以冰做灯的各种饰物。“冰上杂戏”是将一般杂戏移到冰上去表演,如舞狮、跑旱船等,表演者都是足蹬冰鞋,在滑行中献技,这类演出多在春节时进行。

冬季宜进补:民间有进补的习惯,老人和身体羸弱者需要进食补品,以使身体健壮康复。如妇女生小孩后一般以桂圆和老母鸡进补。老人吃状如小儿的何首乌可驻颜乌发。进补多在冬季的“入九”天进行。常用补品有桂圆(女)、红枣、人参、黑芝麻、赤豆、核桃(补肺、肾)、黄芪、百合、山药、薏仁米、红糖、甲鱼、黑鱼汤、鲫鱼汤、老母鸡(女)、老鸭(男)、野鸭(老人)、(猪)蹄髈、羊肉、狗肉、胎盘等。不少人冬季以人参浸酒,当补酒喝。民间一般还认为吃啥补啥,吃动物的脑补脑,吃红色的苋菜补血,戚墅堰人认为吃生虾水性好善游泳。

节气俗语

大雪宜大雪

冬雪多,兆来年百谷丰棉花熟;无雪,来年不丰。谚云:“大雪满山冈,来年谷满仓。”“大雪雪白,来年好麦。”“一雪蝗自空,二雪年大丰。”“无雪不成冬,来年要倒春。”“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大雪小雪烧火不歇

形容日子短,整天只能忙于烧火做饭。乡间吃饭,多看天色早晚而定,大雪、小雪两个节气期间,白天特短,三顿饭之间的间隔不长,故有此语。大雪纷纷兆丰年

是日:指立冬日。古人称立冬之日为皮袄的生日,并从立冬当日的天气来预测一冬的冷暖,立冬日晴,则一冬寒冷;立冬日阴,则一冬不冷。

内容来源:《中华 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wxtz/1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