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高处不胜寒,幽人独往来

《姜子牙》这部电影遭遇的口碑坍塌其实是正常的,但是多多少少会让人感到寂寞。——题记

从《大圣归来》到《魔童降世》,我感受到了创作者用动画重塑传统的热血与野心,所以我对《姜子牙》充满了期待。

时隔多月的观影,我选择了它作为开始——即便网络上已经骂声一片,恶评如潮。一个半小时下来,旁边彬哥睡着了。出了电影院还嘟囔:“这讲的啥啊?我还是 次在电影院睡着。这电影太无聊了。”类似的话语不是 次听到,我也懒得跟他生气。但是有些东西,还是不吐不快——觉得这部电影无聊的人,可能是把电影简单粗暴的解读的人,又或者他们自己抱着爆米花电影的标准对《姜子牙》进行审判。产出和期待的矛盾,导致了如潮恶评。

家长带孩子去电影院,想观看到一部寓教于乐,老少皆宜的低龄动画片;普通观众去电影院,想得到情节紧凑,剧情复杂,笑点密集的爆米花电影……这些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姜子牙》不是这样的电影。它是一部什么电影呢?我粗浅读出三层意蕴与诸君共赏:

最简单的解读,可能就是:要不要为了一个人放弃苍生。所以有些人觉得一个半小时都在看姜子牙磨磨唧唧纠结“电车难题”。大人觉得情节简陋,小孩又看不懂,不给你差评给谁差评?但是 的电影的魅力是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的,程腾用动画的外壳做文艺电影,挑战的是普罗大众的审美,挑战的是这个资本市场……只能说他野心太大了,也太着急了。

第二层解读可以延续《大圣》《魔童》对天命、权威的挑战。姜子牙甘愿为了真相自我放逐,不泯然众人。能够放弃优渥的地位,承受世人(北海罪民)的不理解,这是一种勇气;为了真相走出北海界,甚至去质问师尊,这也是一种勇气。只是电影中对这一层的刻画显得平淡如水,北海罪民的只言片语,申公豹的只言片语在宏大的立意面前显得太过单薄。其感染力自然不如大圣斗天斗地,也不如哪吒舍命相搏。

但是大家都忘了,哪吒的反叛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孙悟空的反叛是天地灵物的野性。那姜子牙的反叛呢?是一个中年大叔,一个凡人的反叛啊。在丧失了最初的少年气,在经历了社会的毒打之后,谁敢说能像姜子牙一样反抗呢?

第三层解读,大概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许多人认为这句话代表了天地的无情,不仁慈——这不正照应了师尊这些神仙为了安排苍生,牺牲无辜的苏妲己吗?师尊要姜子牙斩断心中的善意,不正说明了神仙把苍生当成物件,随意摆弄吗?但是我仍要问一句:师尊一类人真的能代表天地吗?他们更像玩弄权势的阴谋家。是披着神仙外壳的政治家,哪里能称之为“天地”?也许正因为天地这一概念太过抽象,所以创作者 不得不搬出“师傅的师傅”更大的权威来收尾(也成为了电影 的败笔)。据南怀瑾的解读,刍狗是用草扎成用来祭祀的狗,代替生祭,是一个偶然暂时存在的物品。“这是说天地并没有自己立定一个仁爱万物的主观的天心而生万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归于还灭。假如从天地的立场,视万物与人类平等,都是自然的,偶然的,暂时存在,终归还灭的“刍狗”而已……平等齐观,何尝有分别,有偏爱呢?”也就是说所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是万物皆平等之意。姜子牙 一斩,斩的并不是苍生和个人的不公,而是所谓的权威对苍生的支配和自以为是的安排。这一斩在我看来,异常动人。

第四层含义是整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反复出现的骨风铃、怨灵和凋敝的大地。姜子牙一直以为这场战争是正义的,但是在追逐真相的过程中,他看到凋敝的民生,他发现战争并没有让人们生活得更好,甚至这场战役不过是上位者为了自己荣誉与声望玩弄的手段。姜子牙的痛苦就是创作者对战争的反思。老子有言:“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年轻的时候不懂事,动不动就喊打喊杀。长大了才知道战争的 是不可逆的,真正有智慧的人从不轻易言战,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慈悲。

我喜欢和我的朋友小妖怪讨论电影,他总能用贴切的话把我的想法表述得更严谨。就像他所描述的,上文的一 四层并非层层递进,而是一朵花的不同花瓣,有心者自然能品味出其魅力。我同意并且喜欢这种表述。

总而言之,《姜子牙》存在一些硬伤,口碑坍塌是因为它不合时宜,也不合观众口味。但是我仍旧期待更多这样的电影多多出现在电影院,电影需要改进,我们普罗大众的品位何尝不需要提升呢?只有这样,真正的烂片才无所遁形(是哪些我就不说了)这是一件需要时间的事,让我们把一切交给时间吧。

End

vvvv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eihaigou.com/bhgwxtz/5479.html